当前位置:首页>>检察快讯
检察快讯
太原市检察机关发挥检察职能 支持和服务企业家创新创业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意见
时间:2018-05-21  作者:  新闻来源:太原市人民检察院 【字号: | |
  

太原市检察机关发挥检察职能 

支持和服务企业家创新创业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意见 

(2018年4月3日山西省太原市人民检察院  

第八届检察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着力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增强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的职能作用,按照市委和省检察院要求,结合我市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切实增强依法支持和服务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法治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前,我市正处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市检察机关要深刻认识依法支持和服务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良好法治环境、不断推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综合运用打击、保护、监督、教育、预防等手段,以积极、能动、扎实的态度,依法、平等、全面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使其财产安全、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经营、增强信心,为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营造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二、牢牢把握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良好法治环境的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把全面保护企业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支持和服务企业家创新创业作为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良好法治环境的切入点;把立足检察工作实际,综合发挥打击、预防、监督、教育、保护等检察职能,创新服务举措,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作为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良好环境的着力点;把“营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营造企业家自觉遵纪守法的社会氛围”作为落脚点,使履行检察职能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司法需求相契合,更好凝聚企业家强大力量,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在优化我市营商环境中推动全市检察工作服务和监督水平全面提升。 

   三、依法打击破坏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的违法犯罪 

  (一)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部署。严厉打击黑恶势力敲诈勒索、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盗窃、抢劫、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破坏生产经营、强迫交易等危害企业家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刑事犯罪。突出打击在企业建设发展或市场竞争过程中的村霸、行霸、市霸等危害企业家人身安全犯罪活动。依法稳妥办理由经济纠纷引发的暴力讨债、绑架、非法拘禁等“民转刑”案件。 

  (二)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持同等对待、同等保护、同等服务的原则。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贿赂、合同诈骗、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严惩非法经营、串通投标、强迫交易以及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等破坏公平竞争的犯罪行为,妥善处理不正当竞争案件。要重点监督纠正行政机关在竞争性经营行业和投资领域附加条件、设置障碍的违法行为。依法惩治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等环节超权限检查、超范围审批,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造成企业重大损失的犯罪行为。 

  (三)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犯罪,依法惩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假冒注册商标及专利、侵犯商业秘密等犯罪,维护科技创新企业和知名品牌的合法权益。重点打击高新技术以及新产业新业态领域的侵权犯罪行为,依法惩治损害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企业商业信誉、产品声誉知识产权刑事犯罪,严肃惩处利用公权力严重侵害私有产权,勾结黑恶势力在特定经济领域形成非法控制,受害人数众多,引发群体性事件等严重侵犯产权的犯罪案件,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四、进一步加大涉及企业家案件法律监督力度 

  (一)加强刑事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继续深入推进侦查监督派驻公安机关检察室工作,着力监督侦查机关以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选择性执法、滥用刑事强制措施等侵害企业家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坚决防止和纠正对企业家刑讯逼供、非法取证等侦查违法行为。强化对侦查机关办理侵犯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有案不立、久侦不决、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问题的监督。严格落实高检院、公安部新修订的《关于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加强对侦查机关查封、扣押、冻结企业家财产不当等侦查违法行为的监督。对于因涉嫌犯罪被提请逮捕的企业家,认真履行审查逮捕职责,发现没有法定社会危险性条件的,依法慎重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 

  (二)加强刑事审判监督和刑事执行监督。重点监督涉及企业家的刑事裁判在认定事实、采信证据、适用法律方面是否存在错误,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案件依法提出抗诉,对履职不力的提出整改意见。加强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对于因涉嫌犯罪被逮捕的企业家,认真履行羁押必要性审查职责,发现不需要继续羁押的,依法建议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加强财产刑执行监督,重点监督涉及企业家犯罪案件生效裁判的执行活动,特别是人民法院执行财产刑过程中存在侵犯产权违法情形的,依法提出纠正意见,保护正当的财产权益不受侵犯,确保财产刑依法、正确执行。 

  (三)强化对法院办理涉及企业家知识产权和财产权益类民事、行政案件的审判监督和执行监督。重点监督纠正相关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案件,以及违法履行、不履行执行职责,特别是错误采取执行措施、错误处置执行标的物、错误追加企业家为被执行人,致使企业家财产权受到侵害的案件。要着力纠正行政执法机关对涉嫌侵犯企业家知识产权犯罪有案不移、以罚代刑、降格处理等问题,督促纠正履职中发现的行政机关在知识产权管理中发生的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等行为。要加大对涉及侵犯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行政诉讼案件监督力度,重点监督涉及企业经营、行政审批和行政机关违法干预企业自主经营的行政诉讼活动。 

  (四)加大行政公益诉讼办案力度。在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的公益诉讼案件中,监督负有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乱作为和不作为,纠正行政机关违法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活动的行政行为。要通过全省检察机关开展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和“国有文物保护、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市院开展的“扬尘污染公益诉讼”等专项活动,积极办理一批有影响的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件,与工商联会签相关文件,开展专项保护企业家的公益诉讼活动,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五、认真做好涉及企业家的控告申诉检察工作 

  (一)依法妥善化解涉企矛盾纠纷。充分利用“信、访、网、电、视频”五位一体诉求表达体系,及时掌握涉及企业家的群体性矛盾和纠纷动向,综合运用检察职能和手段,稳妥处理因企业裁员、减薪、工伤、劳动合同等引发的劳资纠纷。对涉及企业家的劳动争议等民事行政申诉案件,耐心倾听群众诉求,了解真实情况,引导矛盾各方依法理性地反映和解决利益诉求。积极推行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企涉众信访案件制度,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加强与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的衔接联动,及时开展释法说理疏导息诉,有效化解涉及企业家的矛盾和纠纷,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二)着力保障企业家依法行使控告、申诉等权利。要确保涉及企业家刑事申诉案件能够及时受理、依法办理,切实发现和纠正冤假错案。依法保障涉案企业家在服刑期间行使申诉权,防止因申诉而被限制或剥夺依法获得减刑、假释的权利,依法保障涉案企业家行使财产权等相关民事权利。 

  (三)加强对疑难案件的处理。依法妥善处理企业家为企业正常发展需要产生的借贷、投融资等经济纠纷案件,依法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抓紧甄别审查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对因错误执法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进行监督,分别不同情况纳入国家赔偿程序,积极保障符合赔偿条件的企业家依法获得国家赔偿。 

  (四)拓展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要依托检察服务大厅,一站式受理涉企各类举报、控告、申诉和投诉;对于工商联、企业家协会反映的突出问题,要高度关注、认真办理,建立处理结果反馈机制;妥善处理涉企信访,健全企业诉求定期梳理、研究、回应与反馈机制;要积极搭建与工商联、企业协会等单位协作交流平台,对于办案中发现的涉及企业家典型性、普遍性问题,要及时向工商联通报;建立健全帮扶企业家的工作联动机制,定期组织企业家座谈和走访,提醒企业法律风险,做好法律服务、法律咨询等工作。 

  六、不断加强促进企业家自觉遵纪守法的的机制建设 

  (一)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通过开展送法到企、普法讲座、以案释法、宪法宣传日、检察开放日等活动,加强法治教育和宣传,积极延伸检察职能,引导企业家强化依法经营意识,明确法律红线和法律风险,促进企业家做到既依法办事、守法经营,又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防控企业经营重大法律风险。积极配合企业对高管、中层干部和基层员工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法治教育,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二)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积极主动与公安、环保、国土、国资、食药监、城建、林业、城管等行政机关,以及消费者权益保障和环保等社会公益性组织沟通协作,通过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技术咨询等方式,进一步加强综合监管机制和信用评价机制建设。要通过准确、及时地报送检察环节有关影响信用评价的数据,主动协同有关部门建立企业家个人信用评价机制,激励企业家自觉遵纪守法、诚信经营。通过全面履行检察职能,努力促进“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构建。 

  (三)着力做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加强对企业经济服务和管理中可能发生职务犯罪的信息分析和预测预警,规范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要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帮助企业堵塞漏洞,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融资管理等制度,有效预防妨害企业管理秩序、侵犯企业财产犯罪的发生。探索建立向监察委员会移送违法违纪线索机制,在履行检察职能过程中发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审判人员违法违纪线索应当及时移送监察委员会。 

  七、正确把握办理涉及企业家案件的法律政策界限 

  (一)精准适用法律,正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办理涉及企业家案件中,要优先考虑企业生存发展,防止选择性司法,防止任意侵犯企业家合法权益问题的发生;要依法慎重对待企业和科研单位在创新探索中出现的决策失误和偏差,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和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要做到既认真履行职责、严格依法办案,又要防止和克服就事论事、就案办案、机械司法,依法保护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司法办案中要做到“六个正确区分”。即,一是正确区分民事纠纷与经济犯罪、灵活经营与违法犯罪、个人犯罪与企业违规的界限;二是正确区分联营和关联企业间融资、借贷与挪用资金犯罪的界限;三是正确区分企业正常拆借、亲朋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犯罪的界限;四是正确区分企业家为谋取正当利益被勒索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与行贿犯罪的界限;五是正确区分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收受回扣、手续费后纳入财务管理的行为与商业贿赂犯罪的界限;六是正确区分招商引资企业人员按规定所得奖金、提成与违法犯罪收入的界限。对于法律政策界限不明,罪与非罪、罪与错不清的,要慎重妥善处理。 

  (三)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讲求司法办案方法。办案中要慎重选择办案时机和方式,加强对侦查机关扣押、冻结、逮捕等刑事措施的法律监督。对涉嫌犯罪的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经营管理者、技术骨干等事关企业发展的人员慎重采取羁押性强制措施。对涉案企业的账户、款物慎重采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性侦查措施。对企业和经营者的涉案信息慎重披露,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对于涉及企业家案件要坚持深入查办案件与规范自身司法行为并重;采取强制措施与维护企业正常经营秩序、合法权益并重;严格公正廉洁司法与理性平和文明规范司法并重。 

  八、建立健全营造企业家创新创业良好法治环境的组织制度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市检察机关要把支持和服务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良好法治环境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摆上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检察院成立由党组书记、检察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办公室设在刑事检察二部。各基层检察院也要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制定具体工作措施,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主动开展专项检察监督活动。加大检察监督力度,特别是对行政机关在服务和管理企业发展过程中是否有违规违法问题要进行重点监督。要联合工商联对检察机关服务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等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察,确保相关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三)开展好服务企业家活动。充分利用检察开放日,邀请工商联、企业协会、企业界人士到检察机关参观学习;要选取服务经济、企业家典型案事例,通过新闻发布会、检察开放日等向社会发布,讲好检察故事;要选择若干个重点企业作为工作联系点,加强与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中小微非公企业的联系;院领导要带头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面对面了解企业在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难题和问题,征求企业对检察机关营造企业家创新创业良好法治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共同研讨解决的对策。 

  (四)做好工作汇报和协作联动工作。及时向同级党委、人大汇报检察机关营造企业家创新创业良好法治环境的思路措施和工作进展情况,主动争取支持和帮助;加强与国资委、财税、公安等部门以及人民法院的协作联动,健全完善信息共享、案件协查、共同预防等工作机制,在法律适用、政策运用、执法衔接等方面统一尺度、达成共识、形成服务合力;加强与本地工商联、企业家协会的密切联系,必要情况下要设立检察官联系点,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定期通报情况等常态化机制,及时、全面掌握企业家的司法需求,不断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及时掌握和宣传工作动态。市检察院领导小组要全面了解掌握全市检察机关开展此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各基层检察院要每月向市检察院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整体工作进展情况、疑难问题、经验体会、意见建议、涉企业家案件办理情况等,市检察院每半年通报。市检察院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总结各单位依法服务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好经验、好做法、甄选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政工部门要主动与新闻单位加强联系,充分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宣传工作,提升全市检察机关在营造企业家创新创业良好法治环境,服务经济发展工作的影响力。 

  (六)加强对基层检察院的工作指导。市检察院要积极开展调研,掌握工作进展情况。重点要加强业务指导,针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疑难复杂问题,通过类案分析研讨、案例指导等形式,明确法律适用标准,统一司法尺度,精准指导基层检察院服务和保障各类企业经济健康发展。 

  (七)建立绩效考核机制。要把服务企业家创新创业发展、营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良好法治环境的实效作为衡量和评价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准,纳入每年检察业务考评标准中,与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推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严肃工作纪律,在确保服务到位的基础上,务必做到不增加企业的负担、不干扰企业的经济活动、不插手经济纠纷,对各种以服务之名谋取私利的行为严肃查处。 

  

  

  

太原市人民检察院 版权所有
地址:太原市人民检察院 邮编:030024
值班电话:0351-8723800 举报电话:12309
主办单位:太原市人民检察院 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